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市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04:50:31  浏览:97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市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的通知


徐政发 〔2005〕 8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徐州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徐州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七月二十八日

 徐州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宏观导向和激励作用,特制定《徐州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
第二条 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是市财政安排的用于支持工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近期重点用于工业目标考核和增加有效投入,以切实解决规模企业少、运行质量不高,重大工业项目少、前期工作推进慢等突出问题。
 第三条 市政府成立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订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重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 第四条 用于工业目标考核奖励,促进企业提速增效。
 第五条 奖励新增规模企业。为增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工业倍增提供有效支撑,按每增加一个规模以上企业奖励1万元的标准,对县(市、区)政府或市属企业主管单位进行奖励。
 第六条 建立重大工业项目储备库。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发挥比较优势,发挥有效整合资源
,通过组织专家策划、发动基层单位自报、鼓励投资者提供等渠道,扩大项目源,充实重大工业项目储备库。
 第七条 采用市场化手段,筛选项目承办单位。
 1.发布重大项目。在项目储备库中,筛选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条件具备的重大工业项目,按季举办前期工作招标发布会,面向全市推介项目。
 2.界定投标资格。参加投标的单位应是在徐州市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和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或县(市、区)政府、市有关部门或企业主管单位组织的、具有承办重大项目能力的各类投资者。
 3.确定承办单位。由市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投标书进行评议,公开、公平、公正地定标,确定项目承办单位。
 第八条 签订责任状。由市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标单位签订责任状,明确前期工作目标、费用补助标准、责任主体(项目所在地的政府或主管单位是项目前期工作的责任单位,项目承办单位的法人是项目前期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建立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档案,加强管理。
 第九条 补助资金的拨付。凡签订责任状的重大工业项目,在正式开工建设后,由项目承办单位提供投资主管、规划、国土、环保、安监、消防、建设等部门出具的有关材料,经市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后,一次性拨付30-50万元的前期费用补助资金。
 第十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补助的项目承办主体,一经查实,立即追回补助资金、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
 第十一条 强化调度检查。市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调度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前期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编发工作简报,表扬推进好的单位,督促工作不力的单位;每年底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全市重大工业项目前期费用使用情况和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州市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各部门、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和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内部审计工作是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内部审计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在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对本部门、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部门、本单位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三条 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业务上受同级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并向其报告工作;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和同级国家审计机关指导,并向其报告工作。

第二章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第四条 经济管理部门及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有条件的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业务较少的部门或小型企、事业单位可设置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 各部门、单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应按照机构编制审批权限报请编制部门批准设立,所需人员在本部门、本单位内部调剂解决。

第三章 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和职权
第六条 部门审计机构的任务;
一、对本部门所属的二、三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实行按月、按季、按年的定期审计;
二、对本部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的厂长(经理)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评议;
三、对本部门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审计;
四、对所属企业的财务决算审计;
五、开展行业审计和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六、完成本部门领导和国家审计机关交办的其它审计事项,配合国家审计机关对本部门的审计工作。
第七条 单位审计机构的任务:
一、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财务决算审计;
二、对本单位成本收益和资金效果审计;
三、对本单位签订的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审计;
四、对本单位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情况审计;
五、审计评价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其执行情况;
六、对所属企业厂长(经理)进行任期目标经济责任审计;
七、完成本单位领导和上级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交办的其它审计事项,配合国家审计机关对本单位进行审计工作。
第八条 内部审计机构依法行使如下职权:
一、查阅计划、预算、决算、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经济合同和协议等有关文件资料;
二、检查、核实资金、财产、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及财会核算情况;
三、询问有关人员,召开调查会议及参加被审单位有关会议;
四、向有关单位和人员索取证明材料,复制有关证据和资料;
五、提出对违反财经法纪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向司法机关提出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建议;
六、向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和同级国家审计机构反映审计工作的重大问题;
七、对阻挠、拒绝和破坏内部审计工作的单位,经批准,可采取封存其账册和资产等临时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第四章 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程序
第九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上级部署和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在具体执行时,应确定审计方式、审计内容、审计时间和经办人员,报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审计通知,告知被审单位。
第十条 审计终了,内部审计机构应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对发现的问题,应依法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和结论,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在征求被审单位意见后,将被审单位的意见和审计报告一起送本单位领导审定。
第十一条 根据审计报告和被审单位意见,作出审计处理决定,经本部门、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通知被审单位执行。如拒绝执行,可报请上级单位给予处理。重大的审计报告和处理决定,在报请本单位领导批准时应同时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构的同级国家审计机关。
第十二条 被审单位对审计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审计处理决定十五日内向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或上级内部审计机构提出书面申诉。部门、单位负责人或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在接到申诉书后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对不适当的处理决定应予以纠正。在申诉期间,原审计处理应照常执行

第十三条 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终了后应检查被审单位执行决定的情况。如发现被审单位隐瞒或漏审重大的违反财经问题,应对被审单位重新作出结论和处理决定。
第十四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及时整理审计资料,编制目录,建立审计档案。

第五章 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
第十五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由具有财会、经济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与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分析能力的干部担任。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专职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评定专业职称,聘任专业职务。
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按干部管理权限的规定任免。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和调动,应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同意。
第十七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遵守如下守则:
一、忠于职守,勤奋工作;
二、依法审计,实事求是;
三、廉洁奉公,遵守法纪;
四、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五、谦虚谨慎,平等待人。
第十八条 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阻挠、打击报复。如有打击报复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求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内部审计人员成绩显著的,由主管部门、单位给予表扬或奖励;对违法纪、徇私舞弊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必要的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审计局解释并负责监督实施。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1987年11月26日
据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该院受理的执行案件为2793件,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占21%,其中竟有67%的和解协议最终没有履行。据笔者了解,其他法院的情况也与之相差不离。执行和解自动履行率之所以如此低下,原因虽多样,但其缺乏可诉性当是滋生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执行和解协议应否具备可诉性的问题,法学理论界与实务界一直在争论不休,由此形成了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执行和解协议是当事人在原债权债务基础上所设立的一种新的债的关系,是具有实体法上效力的合同,如有违反,相关当事人可以此为据另行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执行和解协议只是原债权债务关系的延续或执行过程中履行方式的变更,其依附于原生效法律文书,若以执行和解协议作为向法院另行提起诉讼的依据,实际上是对同一个案件的第二次起诉,违反了一事不再理原则。

笔者认为,从法院执行实践以及维护执行和解协议权威性等方面来考量,应支持第一种观点。因为,其一,第二种观点易助长规避执行的歪风。被执行人在违反和解协议而又无需担责的情况下,易将执行和解制度当做迟延履债和规避法院执行的工具。其二,执行和解协议符合新合同构成的基本要素,当具备独立诉权。和解协议是当事人在原债权债务的基础上所设立的一种新的债的关系,其无论是在成立的时间还是履行的期限等方面,都较原债权债务有所不同,完全符合一个新的合同要件。故,尽管和解协议与原合同债务具有密切联系,但仍然可以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合同关系。执行和解协议既然能够作为一个新的合同,那么其自身所本应拥有的诉讼地位便无需再依附于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法律理应保障其诉权的独立性,法院即不得以一事不再理为由拒绝对其进行裁决。

另外,若将确认之诉的配套与设计赋予执行和解之诉,则既能达成增强执行和解协议的约束力,又能有效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之双重目的。即法院只需审查执行和解协议是否合法有效,确认合法有效的,再审查相关各方是否对此存在违约行为。确认有违约行为的,法院则依此判决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或损害赔偿责任。若存在和解内容中担保无效等其他法律关系的,则应审查和解各方对此有无过错,以及确认各自应当承担的过错责任等。

如此一来,使得执行和解之诉完全独立于原执行案件。执行和解协议未予自动履行的,申请执行人即可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法院决定恢复执行后,与之并行不悖的是,申请执行人还可同时提起执行和解之诉。因执行和解之诉的裁决结果,系有违执行和解协议而新生的违约责任或损害赔偿责任,其与原生效法律文书所含权益,无论是在时间节点上还是在所依附的法律关系上,都具有其完全的独立性,两者之间不会产生交叉替代性,既不会出现重复执行的尴尬,也不会出现申请执行人败诉所可能带来的法律文书上的冲突。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