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信息(新闻)发布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5:28:12  浏览:936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信息(新闻)发布办法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关于印发《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信息(新闻)发布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京计政策文[2003]294号)

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现将《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信息(新闻)发布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室
二○○三年二月二十七日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信息(新闻)发布办法

一、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信息引导,改进调控手段,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委宣传部关于在各部委办局、各区县设立新闻发言人规范新闻发布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京办字[2003]1号)精神,结合本委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信息(新闻)发布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
2、坚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正确引导市场运行和经济活动;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舞士气,增强信心;
4、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力求及时、准确,提高信息(新闻)发布质量;
5、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信息(新闻)发布的各项规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三、信息(新闻)发布的主要形式:
1、召开信息(新闻)发布会;
2、接受新闻单位采访;
3、向新闻媒体提供稿件或声像资料;
4、在计委主办的网站上发布信息。
四、信息(新闻)发布工作的组织:
信息(新闻)发布工作在委党组领导下进行。主管政策法规处的委领导是本委新闻发言人,主管信息(新闻)发布工作。政策法规处处长是本委新闻发言人联络员,负责与市委宣传部和新闻单位的联系,完成新闻发言人委托的事务性工作。政策法规处是本委信息发布工作的办事机构,根据委主任和新闻发言人的要求,组织协调全委信息(新闻)发布工作。
五、信息(新闻)发布工作程序
1、信息(新闻)发布会。委党组围绕市委市政府在不同时期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和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市计委信息(新闻)发布的选题、内容、范围和形式;召开一般信息(新闻)发布会,由分管委领导提出发布的选题、内容、范围和形式,报委主任审定。政策法规处负责提出会议方案报新闻发言人审定,并具体组织协调落实,按照规定做好有关备案工作。各有关处室负责准备信息(新闻)发布所需的稿件、资料,报主管主任审定,并按照方案要求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召开下列情况的信息(新闻)发布会需要提前报批:
(1)发布涉及全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新政策、新规划、新举措,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其他社会敏感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应当提前报市领导审批。专题性信息(新闻)发布会,有关处室负责办理主管市领导同意公开宣传的批文,并最迟于发布会的前三天将批文送交政策法规处,由政策法规处报市委宣传部。综合性信息(新闻)发布会,由政策法规处统一办理报批手续,有关处室负责提供所需材料等相关工作。
(2)按照《市委宣传部关于在各部委办局、各区县设立新闻发言人规范新闻发布制度的意见》规定,凡邀请境外记者参加的,应事先报市政府外办(港澳办)、市政府台办和市政府新闻办等部门审批,由市政府新闻办组织新闻发布会。我委信息(新闻)发布会需要邀请境外记者参加的,由政策法规处统一办理报批手续,有关处室负责提供所需材料等相关工作。
2、接受新闻单位采访。新闻单位到我委进行采访,应到政策法规处进行登记,由政策法规处根据采访内容上报委新闻发言人或相关委领导签发新闻采访单,重要采访单由委主任签发。有关处室或直属单位按照规定时间和内容完成新闻采访任务后,应及时将新闻采访单送政策法规处备案。
3、各处室和直属单位以市计委名义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通稿和其他稿件、声像资料,或者在我委主办的网站上发布重要信息,应先报送主管领导审定,必要时由委主任审定;发布后报政策法规处备案。
4、邀请记者参加以发布信息(新闻)为目的的各种新闻通气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有关处室应提前准备新闻通稿并经主管领导审定,并事先与政策法规处联系,由政策法规处安排邀请记者事宜。涉及前述(1)(2)项规定需要提前报批的情况的,按照信息(新闻)发布会的报批程序办理。
六、计委机关各处室及各直属单位应当高度重视计委信息(新闻)发布工作,按照委主任及委新闻发言人的要求,及时、高质量地为全委信息(新闻)发布撰写或提供与本单位有关的文字材料和声像资料。在接受采访或发布信息(新闻)时,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程序和保密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以市计委名义对外发布信息或接受记者采访。
七、本办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原《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信息(新闻)发布暂行办法》(京计政策字[2001]561号)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印发《关于试点企业集团若干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印发《关于试点企业集团若干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


根据1997年9月8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目录(第六批)废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务院各部
委、各直属机构:
为了加强试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国发〔1991〕71号《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请示的通知》,我们制定了《关于试点企业集团若干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
附件:关于试点企业集团若干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

附件:关于试点企业集团若干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
为了加强试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国发〔1991〕71号《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请示的通知》精神,制定本规定。
一、本规定适用于按照国务院国发〔1991〕71号文件、经国务院批准进行试点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核定企业集团的财务体制,帮助企业集团加强财务核算,对企业集团实行财务监督。
在组建企业集团中,凡是涉及国有资产的转移、估价等事项,须经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同级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共同审查、鉴证。
三、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和紧密层企业,应当实行财务隶属关系的统一。暂不能实行财务隶属关系统一的,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财务隶属关系的统一。对于跨地区(部门)的企业集团,核心企业与紧密层企业财务隶属关系不一致的,经与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充分协商同意后,可以采
取划转财务关系的办法,由上一级财政部门按规定调整有关地区、部门的利益关系;也可以采取投资入股并实行控股等办法,实行核心企业与紧密层企业财务隶属关系的统一。
四、企业集团要坚持税利分流的改革,已经实行的要继续实行,尚未实行的要逐步实行。具体办法按照财政部、国家体改委颁发的(91)财改字4号《国营企业实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的试点办法》的规定执行。
暂不能实行税利分流的企业集团,可以继续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办法。
五、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和紧密层企业,如果财务隶属关系一致,可由核心企业统一对财政部门承包,紧密层企业再对核心企业承包;财务隶属关系暂不能一致的,应当按照各自的财务隶属关系和现行财务体制执行。
六、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和紧密层企业,如果财务隶属关系一致,可统一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财务隶属关系暂不能一致的,应当按照各自的财务隶属关系执行。
七、实行计划单列的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和紧密层企业,如果财务隶属关系属中央的,其财务计划经财政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后,在中央财政单列,并在国家计划中的行业项下戴帽下达,由行业主管部门管理。
实行计划单列的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和紧密层企业,财务隶属关系在地方,需要改为国家计划单列的,财务隶属关系划转要与有关地方政府充分协商逐个确定,由财政部负责办理。
八、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和紧密层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应当逐步实行统借统还。核心企业按照企业集团的发展规划,统一向银行申请的重大基建、技改项目借款,可以由核心企业统一归还,但还本付息的资金由用款单位支付;如果还本付息的资金由核心企业支付,应当相应作为
核心企业对紧密层企业的投资入股。
九、企业集团经批准成立的财务公司,其财务管理办法按照财政部(91)财工字第20号《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财务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十、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向外单位投资或者外单位向企业集团投资的财务管理办法,应当按照财政部有关联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定执行。
十一、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应当按照其业务性质,执行相应的国营企业财务制度,由同级财政部门管理。企业的紧密层企业按其所有制性质和业务性质,执行相应的财务制度。
十二、核心企业及与其财务隶属关系一致的紧密层企业的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由核心企业汇总报同级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对核心企业的财务决算报表进行审查,纳入部门总决算,并将经审查的核心企业决算一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财务隶属关系暂不能一致的
紧密层企业,应当按照现行财务隶属关系报批。
各地区在上报财政部年度汇总决算报表的同时,应当将经国务院批准进行试点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编制的年度汇总报表一并附上。
十三、企业集团有关合并财务会计报表的编报办法以及外贸企业集团财务计划单列的有关规定,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十四、本规定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十五、本规定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1992年8月3日

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保险业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


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保险业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税发(2001)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各保监办,各保险公司:
为了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的经营行为,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保险业发票管理和财务监督,保障国家税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有关规定,现就使用保险业专用发票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保险业务,在收取保险费时,必须开具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发票。从事财产保险业务必须使用《全国保险业专用发票》(以下简称《专用发票》)。对于小额、分散性家庭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机动车辆定额保险、机动车辆提车暂保险等保险业务发票式样,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商当地保监办确定。
财产保险业务以外其他险种发票的式样和管理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自行确定。
二、《专用发票》分电脑票和手工票二种,采用汉、英二种文字。电脑票规格190mm×127mm;手工票规格190mm×132mm(32开)。《专用发票》基本联次为四联,第一联为存根联,印色为黑色,第二联为发票联,印色为棕色,第三联为记帐联,印色为红色,第四联为业务联,印色为蓝色。《专用发票》采用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干式复写纸作为印制专用纸,存根联、发票联背涂为浅绿色,第三联背涂为浅蓝色,第四联为普通打印纸(发票样式附后)。发票联、记账联填开的字迹为浅绿色,业务联填开字迹为浅蓝色。发票监制章和发票号码仍采用红色荧光油墨套印。《专用发票》须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集中印制。
在本规定之外,需要增加《专用发票》联次,以及增加汉文和少数民族文字对照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三、由同一付款人统一付款投保同一险种填开多张保单时,可合并开具一张《专用发票》。开具发票时,在“保险单号”栏列明所有保单号或多张连续保单的起止号码,打印空间不足时,可在“附注”栏继续列明。付款人或承保险种不同时,不得合并开具一张《专用发票》。
四、对于约定分期付款的保险业务,应在每次收取款项时,分别开具《专用发票》。
五、《专用发票》领购、发放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六、《专用发票》于2001年10月1日启用,旧版财产保险业发票可延用到2002年3月1日。
七、从事保险业务的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以及本通知的规定领购、填开、保管、缴销发票,建立健全发票管理制度,按期报送发票领用存报告表。
附件:《保险业专用发票》票样(电脑票、手工票各一套)(略)


2001年7月23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